脑的解剖与功能

时间:2016-12-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脑位于颅腔内,表面凹凸不平,由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组成。脑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不同解剖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部位发生病变也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了解和掌握这些解剖关系及其脑的血液循环对确定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因病理,以及指导临床和康复治疗有很大帮助。

端脑

端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胚胎时的前脑泡演化而来,在演化过程中,前脑泡两侧高度发有,形成端脑即左、右大脑半球,遮盖着间脑和中脑,并把小脑推向后方。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称大脑皮质,深部的白质又称髓质,位于白质内的灰质团块为基底核,大脑半球内的腔隙为侧脑室。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在颅内发有过程中,其表面积增加较颅骨快,因而形成起伏不平的外表,凹陷处成沟,沟之间形成长短大小不一的隆起,为大脑回。

左右大脑半球之间为纵行的大脑纵裂,纵裂的底为连接两半球宽厚的纤维束板,即胼胝体。大脑和小脑之间为大脑横裂。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上外侧面隆凸,内侧面平坦,两面以上缘为界。下面凹凸不平,它和内侧面之间无明显分界,和上外侧面之间以下缘为界,半球内有3条恒定的沟,将每侧大脑半球分为5叶,分别为额、顶、枕、颞叶及岛叶。外侧沟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中央沟起于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大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顶枕沟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自距状沟起,自下而上并略转至上外侧面。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为额叶frontallobe,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为颞叶;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测面的界限是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4cm处)的连线,顶叶parietallobe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岛叶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预叶所掩盖(图1-12)。

在半球上外侧面,中央沟前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前沟,自中央前沟有两条向前水平走行的沟,为额上沟和额下沟,由上述三沟将额叶分成四个大脑回,中央前回居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额上回居额上沟之上方,沿半球上缘并转至半球内侧面,额中回居额上、下沟之间。额下回居额下沟和外侧沟之间。在中央沟后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后沟,此沟与中央沟之间为中央后回。在中央后沟后方有一条与半球上缘平行的顶内沟,顶内沟的上方为顶上小叶,下方为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分为包绕外侧沟后端的缘上回和围绕颞上沟末端的角回。在外侧沟的下方,有与之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下沟,颞上沟的上方为颞上回,自颞上回转入外侧沟的下壁上,有两个短而横行的脑回称颞横回颞上沟与领下沟之间为颠中回。颞下沟的下方为颞下回(图1-12)。

图1-12大脑半球外侧面

图1-13岛叶

在半球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自背外侧面延伸到内侧面的部分为中央旁小叶。在中部有前后方向向上略呈弓形的胼胝体。胼胝体由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构成,其前端尖细、后部肥厚.自前同后分为肼胝体的嘴、膝、干、压部。尖嘴向下与终板相连,后端压部游离。胼胝体下方的弓形纤维束为穹窿,两者间为薄层的透明隔,左右透明膈间的狭隙称透明隔腔。通常不与侧脑室相通。若与侧脑室相通则称为第五脑室。在胼胝体后下方,有呈弓形的距状沟向后至枕叶后端,此沟中部与顶枕沟相连。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称楔叶,距状沟下方为舌回。在胼胝体背面有胼胝体沟,此沟绕过胼胝体后方.向前移行于海马沟。在胼胝体沟上方,有与之平行的扣带沟,此沟末端转向背方,称缘支。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为扣带回(图1-12)。

图1-14大脑半球内侧面

在半球下面,额叶内有纵行的嗅束,其前端膨大为嗅球,后者与嗅神经相连。嗅束向后扩大为嗅三角。嗅三角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内有许多小血管穿入脑实质内。颞叶下面有与半球下缘平行的枕颞沟,在此沟内侧并与之平行的为侧副沟,侧副沟的内侧为海马旁回(又称海马回),后者的前端弯曲,称钩。侧副沟与枕颞沟间为枕颞内侧回,枕颞沟下方为枕颞外侧回。在海马旁回的内侧为海马沟,在沟的上方有呈锯齿状的窄条皮质,称齿状回。从内侧面看,在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有一弓形隆起,称海马,海马和齿状回构成海马结构(图1-15、16)。

大脑半球的内侧面环绕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结构,包括隔区即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加上岛叶前部、颞极共同构成边缘叶。边缘叶是根据进化和功能区分的,参与边缘叶的结构有的属于上述5个脑叶的一部分,如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属于颞叶;有的则独立于上述5个脑叶之外,如扣带回(图1-14)。

(二)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是脑的最重要部分,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商中枢在大脑皮质上具有定位关系,形成许多重要中枢,但这些中枢只是执行某利一功能的核心部分,例如中央前回主要管理全身骨骼肌运动,但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要是管理全身感觉,但刺激它也可产生少量运动,因此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概念是相对的。除了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中枢外,还存在着广泛的脑区,它们不局限于某种功能,而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完成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称联络区,联络区在高等动物显著增加。

图1-15端脑底面

图1-16海马结构

1.第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区和6区),该中枢对骨骼肌运动的管理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其特点为: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会阴部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②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如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等;③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该区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至脑干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2.第Ⅰ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火旁小叶后部(3、1、2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和运动觉,身体各部代表区的投影和第1躯体运动区相似,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②左右交叉;③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剩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例如手指和唇的感受器最密,在感觉区的投射范围就最大(图1-18)。

在人类还有第Ⅱ躯体运动和第Ⅱ躯体感觉中枢.它们均位于中央前回和后回下面的岛盖皮质,与对侧上、下肢运动和双侧躯体感觉(以对侧为主)有关。

图1-17人体各部在第Ⅰ躯体运动区的定位

3.视觉区在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17区).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的纤维。局部定位关系特点是距状沟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来的冲动,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来的冲动。距状沟后1/3上、下方接受黄斑区来的冲动,前部上、下方接受视网膜前部(周边区)传来的冲动。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偏盲称同向性偏盲。

4听觉区在颞横回(41、42区),接受内侧膝状体来的纤维。每侧的听觉中枢都接受来自两耳的冲动,因此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致引起全聋。

5.平衡觉区关于此中枢的位置存有争议,一般认为在中央后回下端,头面部感觉区的附近。

6.嗅觉区在海马旁回沟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7.味觉区可能在中央后回下部(43区),舌和咽的一般感觉区附近

8.内脏运动中枢一般认为在边缘叶,在此叶的皮质区可找到呼吸、血压、瞳孔、胃肠和膀胱等各种内脏活动的代表区。因此有人认为,边缘叶是内脏运动神经功能调节的高级中枢。

图1-18人体各部在第Ⅰ躯体感觉区的定位

9.语言中枢人类大脑皮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进行思维和意识等高级活动,并进行语言的表达,所以在人类大脑皮质上具有相应的语言中枢,如说话、阅读和书写等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在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如果此中枢受损,病者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具有意义的语言,称运动性失语症。

(2)书写中枢(8区):在额中回的后部,紧靠中央前回的上肢代表区,特别是手的运动区。此中枢若受损,虽然手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图等精细动作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

(3)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12区),它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听取、理解别人的语言。此中枢受损后,病者虽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理解讲话的意思,自己讲的话也同样不能理解,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和正常说活,称感觉性失语症。

(4)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在顶下小叶的角回(39区),靠近视觉中枢。此中枢受损时,虽视觉没有障碍,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为失读症。

除上述的功能区外,大脑皮质广泛的联络区中,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运动有关。顶叶的功能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有关。

在长期的进化和发有过程中,大脑皮质的结构和功能都得到了高度的分化。而且,左、右大脑半球的发有情况不完全相同,呈不对称性。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密切相关,因此语言中枢主要在左侧大脑半球;右侧大脑半球则主要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时空概念。左、右大脑半球各有优势,它们互相胁调和配合完成各种高级神经精神活动。

?更多精彩请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
白癜风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sjvo.com/yfbf/36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