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笔记呼吸系统

时间:2019-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第4章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有输送气体的呼吸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各级支气管,它们的壁内均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还有发音嗅觉协助静脉血回流入心

一、鼻

鼻是呼吸道的门户,也是嗅觉器官,包括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外鼻

外鼻位于两部中央,由鼻骨和软骨作支架,外被皮肤和少量皮下组织,内衬黏膜。外鼻上端位于两眼之间的部分称鼻根,向下延成鼻背,下端为鼻尖。

(二)鼻腔

鼻腔以骨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黏膜和皮肤。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向前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

1、鼻前庭由鼻翼围成,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鼻毛可阻挡灰尘吸入。

2、固有鼻腔位于鼻阈后上方,是鼻腔的主要部分,由骨和软骨覆以黏膜而成,其形态大致与骨性鼻腔相同,临床所指鼻腔常指该部而言。

(1)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及鼻中隔软骨覆以黏膜而成,是左右鼻腔的共同内侧壁,一般不完全居正中矢状位,往往是偏向一侧。

(2)鼻腔外侧壁鼻腔外侧壁形态复杂,自上而下有三个被覆粘膜的上、中、下鼻甲及各鼻甲下方的上、中、下鼻道。

(3)鼻黏膜按生理功能分为嗅区和呼吸区,上鼻甲内侧面以及与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的鼻粘膜内含有嗅细胞,活体呈苍白或淡黄色,具有嗅觉功能,称为嗅区。其余的大部分称为呼吸区。

(三)鼻旁窦

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内衬黏膜,对吸入的空气由加温、加湿作用,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旁窦有四对,分别是---额窦------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成人上颌窦高3.3cm宽2.3cm长3.4cm容积平均为14.67ml呈三角椎体形-------上颌筛窦------蝶窦,在蝶骨体内。被中膈分左右。两腔容量平均7.5ml窦口直径2-3cm.筛窦又分前、中、后三群,四对鼻旁窦分别位于其同名颅骨内。

二、咽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是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于食管。

(二)咽的分部与交通

咽以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按照咽的前方毗邻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位于鼻腔后方,颅底与软腭之间,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

2、口咽位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向前经咽峡通口腔。

3、喉咽位于会厌上缘至第6颈椎体下缘之间,向下移动为食管,向前经喉口通喉腔。

4.2.3喉

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一)喉的位置和毗邻

喉位于颈部前正中的皮下,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向下接气管,喉的前面被舌骨下肌群、筋膜和皮肤覆盖,后为咽,两侧为颈部的大血管、神经及甲状腺侧叶。

(二)喉的结构

喉是复杂的中空性器官,以软骨为基础,借关节、韧带和肌肉连接而成。

1、喉软骨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腺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是最大的一块喉软骨,构成喉的前外侧壁,由左、右两侧对称的方形软骨板构成,两版前缘在中线相互融合构成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在成年男性特别明显,是颈部的重要体表标志。

(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构成喉的底座,形似指环,前部低窄称环状软骨弓,后部高宽称环状软骨板。

(3)会厌软骨形似树叶,上端宽阔而游离,下端细尖附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后(内)面。以会厌软骨表面覆以黏膜称为会厌。

(4)杓状软骨左右各一,位于环状软骨上方。近似三棱锥形,尖朝上,底向下与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关节。

2、喉软骨的连接喉软骨的连接包括关节和膜性连接两种。关节由环甲关节和环杓关节;

膜性连接主要有弹性圆锥。

(1)环甲关节由甲状软骨下角与环状软骨两侧的关节面构成。

(2)杓环关节由杓状软骨底与环状软骨板上缘的关节面构成。

(3)弹性圆锥又称环甲膜,是张于环状软骨弓上缘、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膜性结构,主要由弹性纤维构成。

3、喉肌均为骨骼肌,按功能可分为两群。一群作用于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另一群作用于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喉口开大或缩小。

(1)环甲肌它起自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止于甲状软骨下缘,起紧张声带的作用。

(2)环杓喉肌位于环状软骨板后面,有开大声门、紧张声带的作用。

(三)喉腔

喉腔是由喉软骨、韧带、纤维膜、喉肌和喉黏膜共同围成的管腔。

喉腔中部的两侧壁上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呈前后走向,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下方的一对称声襞。喉腔可被两对黏膜皱襞及其间的裂隙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从喉口至前庭裂平面之间部分,称喉前庭,前庭裂和声门裂之间部分,称喉中间腔,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囊状间隙,称喉室,声门裂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称声门下腔。

四、二.四气管与主支气管

气管和主支气管是连接喉和肺之间的通道。

(一)气管

气管由C形的透明软骨环、平滑肌和结绨组织构成,是一后壁略扁的圆筒状管道。成人男性平均长10.31cm。女性平均长9.71cm气管起于环状缘骨下缘约平均第六颈椎体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平行第四胸椎体下缘。根据气管的行程与位置,可分为颈、胸两部,颈部短而表浅,沿颈前正中线下行,在颈静脉切迹处可触及,当肺和胸膜疾患时,气管颈部可发生偏位,具有诊断价值。

(二)主支气管

主支气管为气管杈到肺门之间的管道。左、右各一,由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分出。左主支气管细长,长4~5cm,走行近于水平,经左肺门入肺。右主支气管短粗,长2~3cm。走行较垂直,经右肺门入肺。

四.三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呈海绵状,富有弹性,表面因有脏胸膜包被,光滑润泽,透过脏胸膜可见许多多边形小区,称肺小叶。幼儿新鲜肺呈淡红色,随年龄增长,由于吸入的灰尘的沉积,颜色逐渐变为暗灰色,并出现许多蓝黑色斑点。

一、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1、位置肺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膈的上方。成人;肺重等于自己50分之一。男性平均为g---g女性平均为----g健康男性成人两肺空气容量约---g。女性小于男性。

2、形态肺近似半个圆锥形,具有一尖(肺尖)、一底(肺底)、两面(外侧面、内侧面)和三缘(前缘、后缘和下缘)。

(1)肺尖呈钝圆形,经胸廓上口向上突入劲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2)肺底与膈相邻,向上凹陷,又称膈面。

(3)两面为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较隆凸,与胸壁内面的肋和肋间肌贴近。又称肋面。内侧面与纵膈毗邻,又称纵膈面,中部有一长圆形的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统称为肺根,把肺连于纵膈。

(4)三缘为前缘、后缘和下缘。前缘薄而锐,左肺前缘的下部有一明显的凹陷,称心切迹,切迹的下方有一伸向前内方的舌状突出部为左肺小舌。后缘厚而圆钝,贴于脊柱两侧。下缘较薄锐,伸向胸壁与膈的间隙内。

3、分叶肺被肺裂分为数叶。左肺被由从后上斜向前下的一条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条近于水平方向的水平裂,它们把右肺分成上、中、下三叶。

二、肺内支气管与支气管肺段

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处分出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入肺后再分为若干肺段支气管,并在肺内反复分支,呈树枝状,简称支气管树。

中医认为。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上连气管,与喉、鼻相连,故

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由于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

最高,覆盖于诸脏之上,故称肺为“华盖”。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

治节。

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也称肺气的运动特点),主要表

现为宣发与肃降,贯穿在肺的生理功能的各个方面,即肺的

任何生理功能,都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来完成的。

肺在腑合大肠,在体主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

忧,在液为涕

四.四胸膜

一、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

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互相移行的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脏胸膜紧贴在肺表面,与肺紧密结合而不能分离,并伸入肺裂内;壁胸膜贴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膈两侧。

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延续,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密闭、狭窄、呈负压的浆膜囊腔隙。在肺根下方移行的胸膜前后两层重叠,形成的胸膜皱襞称肺韧带,对肺有固定作用,也是肺手术的标志。

二、壁胸膜分布

壁胸膜依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四部分。

1、胸膜顶覆盖在肺尖上方突出于胫根部,高于锁骨内侧1/3的上方2~3cm。

2、肋胸膜贴于胸壁的内面,其前缘位于胸骨的后方,后缘达脊柱两侧。

3、纵隔胸膜贴衬在纵膈的两侧。

4、膈胸膜覆盖于膈的上面。

三、胸膜隐窝

胸膜隐窝是各部壁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的间隙,即使在深呼吸时肺缘也不能深入其内,故称为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也称肋膈窦,为半月形的间隙,是胸膜腔最低的部位,当胸膜发生炎症时,渗出液首先积聚于此处,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抽液的部位。

四、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1、胸膜的体表投影是指壁胸膜前缘的反折线的体表投影。

胸膜顶与肺尖的体表投影一致,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2、胸膜前界即肋胸膜与纵隔胸膜前缘间的反折线,两侧起自胸膜顶,向内下经胸锁关节后方,至第2胸肋关节水平互相靠拢并沿中线垂直下行,右侧至第6胸肋关节处转向右,移行于下界;左侧在第4胸肋关节处弯向外下,沿胸骨左缘外侧下行,至第6肋软骨处转向左,移行于下界。

3、肺的前界几乎与胸膜前界一致。

4、胸膜下界是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线,两侧大致相同。右侧起于第6胸肋关节处,左侧起于第6软骨。

5、肺的下界一般比胸膜下界约高出两个肋,在接近后正中线处高出两个胸椎。(如下图)

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肺下界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第12胸椎棘突

纵膈

纵膈是左右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纵膈分区方法较多,解剖学常用四分法。该方法是在胸骨角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1、上纵隔位于胸廓上口与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之间。上纵隔内主要有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食管、气管、胸导管和淋巴结等。

2、前纵隔位于胸骨体与心包壁之间,内有结缔组织和淋巴结。

3、中纵隔位于前、后纵膈之间,内有心包、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等。

4、后纵隔位于心包后壁与脊柱胸部之间,内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食管、主支气管、迷走神经、胸交感干、胸导管和淋巴结等。

医柚课堂

扫描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sjvo.com/rhzl/9321.html
------分隔线----------------------------